选择Bizwheel颜色

这是Bizwheel主题上的一些很棒的颜色。

电话: 0717-7718958
邮箱: 384279276@qq.com
营业时间: 08AM - 09PM

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全文发布(一)

  • admin
  • 2021-12-14
  • 3731

wpsB6D1.tmp.png
加快强产兴城

推动能级跨越

奋力谱写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12月6日)

王立

wpsB6E1.tmp.png 

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七次代表大会12月6日在宜昌剧院开幕。王立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严晓冬 摄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党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全市人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争做表率,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奋力谱写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宜昌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五年。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对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等给予充分肯定,对宜昌发展寄予殷切期望,为我们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感恩奋进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转型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牢记嘱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召开17次市委全会,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等作出全面部署。不断提升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壮士断腕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高标准建设专业化工园区,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我们砥砺奋进,推动发展质效跃上更高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今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2万元,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连冠”,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挂牌运营,综合保税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三峡机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成功引进广汽传祺整车生产线,圆了宜昌人民的“造车梦”。迎难而上化解了重点企业风险。党政机构改革、重点民生领域改革等取得新突破,“六多合一”放管服改革、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等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乡村振兴开局良好,特色农业优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宜都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持续进位,枝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我们尽锐出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举全市之力决战脱贫攻坚,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4.2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义务教育入学巩固、建制村公路硬化、农村安全饮水入户、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贫困村通宽带“五个全覆盖”。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建管并重,推动城市品质魅力同步提升。中心城市建成区拓展到1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奥体中心、新博物馆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成运行,峡州大道、江城大道、西陵二路快速路、城区高速出入口改造等投入使用。秭归、宜都、伍家岗3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贯通运行,郑万高铁联络线、江南翻坝铁路、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等加速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即将全线开工。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城市更新、停车惠民、打通堵点、精心管护等工作受到人民群众好评。
——我们守护生态,推动环境质量取得重大改善。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宜昌荣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全省长江大保护现场推进会连续三年在宜昌召开。“八大公园、六大水系”的城市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扎实推进,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非法码头全部清零,全面退出煤炭开采行业,清江网箱养殖全部取缔,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提升至87%。
——我们践行初心,推动民生幸福更有温度质感。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菜市场提质惠民、消危减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等一批民生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零就业”家庭连续15年动态清零。成功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钢琴音乐节、中国诗歌节等重大活动,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层社会治理全面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三治融合”等经验全国推广,实现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两连冠,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和“雪亮工程”全国示范城市。入选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面对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同病魔展开殊死搏斗,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低风险。在疫情防控最为胶着的时候,宜昌主动承担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医疗物品、化肥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管党治党,推动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扎实有力,主流舆论声势更加强大。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高质量完成六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效。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地方立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支持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协商在一线·委员在身边”工作得到各界好评。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群团组织改革释放新活力,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加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接续奋斗、勇毅前行,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以“拼抢实”的昂扬状态,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历史性回归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精彩纷呈的发展答卷。我们明晰发展突围的坐标方向,通过思想破冰大讨论,全面梳理宜昌发展战略演进脉络,系统架构的“六城五中心”发展蓝图,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共识和火热实践。我们抢占产业裂变的全新赛道,大员上阵、招大引强,宁德时代、山东海科、广州天赐等一批行业巨头纷纷重仓宜昌,一批单体投资过百亿的项目破土动工,绿色化工正加快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迭代。出台真金白银的“1+4”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加快人才集聚。湖北三峡实验室投入运行,区域科创中心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启动实施了投资3856亿元的“城建攻坚五年行动”和投资3576亿元的“交通畅咽喉、强枢纽工程”,在全省率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筑堡工程、城市大脑建设扎实推进,城区中小学营养午餐、“全市一个停车场”、快递进村等民生实事得到群众点赞。
放眼今天的宜昌,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层次、全局性变化,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气场持续升腾。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离不开省委坚强领导,是历届市委接续奋斗、全市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六届市委,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中央和省属在宜企事业单位,向解放军驻宜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各位企业家、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向所有关心支持宜昌发展进步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致以诚挚敬意!
五年奋斗前行,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宜昌的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必须大力发扬实干担当精神,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
在满怀收获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够仍然是宜昌最大实际,经济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和服务业新动能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任务艰巨;城市功能与发展定位不相匹配,主城引领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城市空间布局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和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不少短板;人口结构优化进程较慢,老龄化问题将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增长潜力;党的建设还有薄弱环节,部分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担当意识、能力作风有待提升,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积极主动的作为,切实加以解决。

二、新发展阶段宜昌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宜昌的历史和现在,与建党伟业休戚与共、与强国大计心脉相连。当前,宜昌正处于新一轮区域赶超跨越的历史关口,置身在一个大发展大提质的火红创业年代。今天的宜昌,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只要抓住关键历史机遇期,聚精会神强产业、全力以赴优功能、只争朝夕壮筋骨,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成就梦想!

要深刻把握融入“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放眼全国,宜昌处于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交汇地和承载地,国家明确支持宜昌做大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未来可期、大有可为。纵观区域,随着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高铁时代迎面而来,南北突破、东西共进、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呼之欲出,宜昌必将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高地。立足全省,省委赋予宜昌当好全省“两翼驱动”南部列阵主引擎、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的新使命,必将助力宜昌集聚更高势能、打造更强功能、增添更大动能。
要深刻把握拥抱“新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发展动力已逐步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科技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宜昌产业基础良好,创新氛围浓厚,建成了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汇聚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即将成为第九个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节点。宜昌主动握住创新利器,必将为发展开山辟路、激发动能、抢占高点。
要深刻把握践行“两山论”带来的新机遇。我国社会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宜昌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充沛的清洁能源,大江大河和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宜昌的城市之魂。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宜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是最为珍贵的发展资本和产业基底,必将为爆发式增长不断释放澎湃动能。
同志们,错失机遇就会落后时代,抓住机遇就能赢得未来。我们一定要根植脚下的热土,敬畏勤劳的人民,昂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精气神,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系统性推进。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素质人文、高价值生态的现代化“宜昌范式”,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全面提升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活力中心功能,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8000亿元,共同富裕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为迈进万亿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把宜昌打造成“产业兴旺、功能强大、文化厚重、人气鼎盛”的现代化梦想之城。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把握“六大战略要点”:
——思想破冰。持续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开放作为时代的主旋律,以改革激发新活力,全面提升干事创业的理念和作风,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
——产业裂变。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强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突破发展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裂变升级,努力在赛道转换中实现超越。
——全域竞进。遵循人口和要素向城市群、中心城市聚集的规律,加快构建“主城五区+东部未来城”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打造百强县市聚集区,推动各县市区联动竞合发展,为能级跨越增添势能、构筑优势。
——智慧赋能。顺应“数字定义世界、软件定义未来”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全周期管理、平战结合、便民惠企、撬动变革”,加快建设城市大脑,以技术创新、工具理性,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铸魂。深刻把握精神文明具有的永恒意义、不灭价值,擦亮屈原文化地标,涵养宜昌城市精神,努力建设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让宜昌成为人人向往的心灵归属地。
——筑堡强基。恪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久久为功强基础、筑堡垒,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坚定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同志们,肩负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勇立时代潮头,当好热血尖兵,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继续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时代华章!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撑

 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建设更高能级的科技创新生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抓行业必须抓创新,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加快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湖北三峡实验室的创新引领作用,布局高水平科创平台,提升宜昌高新区创新水平,深化创新联合体建设,高起点打造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高品质建设宜昌科教城,构建“宜荆荆恩”科创走廊。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入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探索人工智能应用路径,支持龙头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科技赋能中小微企业提质升级。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实施科技专项“揭榜挂帅”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以产聚人。强化“1+4”人才政策的落地落实,着力形成人才聚集的宜业宜居优势,多渠道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力争五年引进20万名大学生,让宜昌成为年轻人筑梦、追梦、圆梦的城市。
(二)全力推动优势产业裂变升级。用更大恒心培育突破性、爆发式经济增长点,力争绿色化工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等产业过千亿。做大做强绿色化工当家产业。加快“老树发新枝、老树变新种”,推动化工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向精细化工转型升级,向新能源电池、动力总成、储能新材料持续攀升,向高端纺织面料、医药中间体延伸拓展,实现指数级增长,打造技术先进的化工产业航母,建设世界一流的电子化学品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基地。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坚持仿创结合,做强本土龙头,招引头部企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加快建设全国仿制药生产基地。鼓励临床急需的创新药、首仿药研发,提升儿童药、短缺药的市场占有率,推动原料药绿色化发展,拓展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与防护用品等细分领域,力争在生命工程、疫苗制剂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机遇,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节点,打造大数据采集、挖掘、分析、交易等细分产业链。支持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安全生产、绿色化工、城市治理、矿山管理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风光水储一体化,有序建设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站和储能电站,加快页岩气开发利用,探索发展氢能产业,建设清洁能源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打造中部地区重要装备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新型船舶建造与配套、智能装备、电力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推动建筑建材产业绿色升级。加大以绿色、智慧为核心的建筑产品供给,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支持建筑业市场主体做优做强。推进传统建材向新型绿色低碳建材转型,建成全省绿色建材示范基地。加快食品饮料产业便捷化、社交化、功能化发展。在休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以高水平园区建设保障产业崛起。打造宜都化工园、枝江化工园、白洋工业园、猇亭工业园4个千亿园区,支持生物产业园、鸦鹊岭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双莲工业园等竞相发展,打破主城工业发展的空间瓶颈。
(三)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科技服务、检验检测、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通从生产到终端服务的全流程。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环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宜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实施企业上市倍增工程,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适应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大力培育会展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赛事经济等,推动线上线下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增加新供给、新场景、新体验,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和活力中心。推动核心商圈和特色街区业态升级,有机串联夷陵广场、古今大南门、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屈原文化公园、西坝不夜岛等文化地标、旅游景点及商贸中心,打造都市核心消费圈。积极推动农康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之都。打破旅游产业传统模式的路径依赖,加快构建“全域宜游”、“全时畅游”的大旅游格局,推动旅游从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从资源依托型向高端高效型转变,让宜昌旅游重启繁荣、再放光芒。积极融入中国旅游大通道,擦亮“两坝一峡”、屈原昭君故里等世界级旅游名片,匠心打造一批现象级旅游精品。以时尚理念开发西坝不夜岛,打造年轻人向往的潮玩胜地。加快建设长江内河游轮母港,把平湖半岛打造成国际化的高端商旅湾区。大视野高品质建设屈原文化公园,打造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提振企业信心,促进更多市场主体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得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当好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深化与三峡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瞄准世界500强、知名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产业链上下游等优质目标企业,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和专业招商,实现项目数量、体量、质量的新突破。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联动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强市,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壮大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
产业是经济命脉、强市之基。只要我们心无旁骛强产业、一心一意抓发展,就一定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骨架

强化主城引领、市域统筹、区域协同,引导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经济发展提效、城市功能提质、区域影响提升。
(一)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坚持空间拓展与品质提升并重、主城五区与东部未来城双轮驱动,推进城市“东进、北拓、中优”,构筑26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形成“三环十二射”快速路网系统。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突出一砖一瓦的精致和大地景观的震撼,建设具有“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的滨江公园城市。强力“东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焦柳铁路交汇优势,聚焦再造一个“产业宜昌”,高标准建设东部未来城,打造现代产业和都市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新中心。支持宜昌高新区建设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活力区。支持宜都、枝江加快融入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北拓”。高标准建设高铁生态城、三峡中央公园,推动主城形态由“半月形”向“满月形”蝶变。支持夷陵区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构建城市新的增长极。加快“中优”。支持西陵区、伍家岗区建设现代都市中心、发展飞地工业。支持点军区建设现代滨江生态科教城。支持猇亭区建设滨江临空产业强区,有机链接东部未来城。加快建设会展中心、文化中心、科技馆、美术馆、大剧院等重大基础设施,将主城区打造成以现代高端服务业和新兴业态为载体的城市核心功能区。
(二)推进市域一体化。强化“西部生态、中部生活、东部生产”主体功能分区,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的多层次城镇体系,实现人口产业合理集聚、发展空间高效集约。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全域优先向中心城市集中、县域向县城集中、整体向滨河城镇集中。强化县域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推动城市路网与市域路网互联互通,构建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半小时经济圈。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市域共建共享。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持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支持宜都、枝江、当阳、夷陵建设千亿县市区。支持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大力发展飞地经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三)引领“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入落实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健全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统筹联动、竞合发展。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加密提升高速公路和干线路网,加快旅游通道、长江航道、城际铁路建设,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合力打造“当枝松宜”全省首个百强县市聚集区、现代特色农业引领区、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
(四)强健立体交通筋骨。坚持交通先行战略,高质量建设三峡咽喉枢纽。建强铁路主动脉。建成郑万高铁兴山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积极争取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早日开工,加速构建“十字型”高铁枢纽。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力争县县通铁路。拓展公路主骨架。统筹建设高速路网、过江通道、国省干线、农村路网,建成“十线三环”高速公路、“五纵七横”干线公路、“三廊九环”美丽宜道,新建800公里高速公路和6座长江大桥,加快主城高速环线由“C”形变为“O”形。升级水运新优势。打造翻坝转运、三峡旅游、多式联运、工业输出的特色港口,加快港口、航道、船舶、服务的绿色转型,建设三峡航运服务、航运数据、船检保障、航运人才中心,推动三峡航运由“搬运工”向“实业家”转型。架构航空大走廊。加快三峡机场改扩建及一类航空口岸建设,提升中转服务功能,跨入全国机场50强。完善物流新体系。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科学谋划以营运为主线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以水铁为主导的多式联运格局。依托三峡机场、宜昌港、高铁北站等,大力发展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仓储服务、跨境物流,推进交通枢纽、物流园区与先进制造业、商贸服务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城市是人们最美好的栖身之所。我们要以永不止步的雄心、止于至善的追求,以大地为基,为人民筑城!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探索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让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潜力全面释放。

(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发展所需、问题所在、民生所向作为谋划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实施一批引领性和撬动性的改革举措。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从市场出发、由市场激活、让市场回答,促进要素向重点区域、优势产业集聚。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引导国企聚焦主业、对接市场、做优做强。聚焦新形势新任务,调整优化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加快改革经验的系统集成和复制推广。
(二)建设亲商惠民的一流营商环境。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家事,敏锐感知市场关心什么、担心什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致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标杆城市。加快服务企业从“保姆式”向“参谋式”、“伙伴式”递进,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三)打造内陆开放桥头堡。服务融入“一带一路”,深入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格局。抢抓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新机遇,力争“江铁海”中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致力把宜昌港打造成长江国际贸易港。发挥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先行先试优势,整合各开放平台功能,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和制度型开放。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培育一批外贸市场主体,支持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强与对口支援城市、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
改革开放带来的先进观念、现代思维是更加珍贵的财富。我们要始终秉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胸襟,让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宜昌加速到来!

六、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抬升高质量发展全域底板

把三农作为现代化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思维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成势见效。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围绕柑橘、茶叶、畜牧、蔬菜、水产、粮油、道地药材、现代种业“八大产业”,聚焦龙头、科技、品质、品牌,打造具有宜昌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综合产值突破2500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600家。
大力引进一批农业头部企业,带动本土企业协同融合发展,依托企业的平台和渠道,“拼盘”区域农产品原料为我所用,以一点辐射一域。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建设长江中上游农产品加工贸易中心、现代粮食产业园区。加快种子“芯片”升级换代,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农技推广力度,以净土、净水、净气、净心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宜昌农产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组合拳”,建立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突破。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顺应农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科学研判未来人口流向,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编制城镇和村庄规划。以“一轴两区五带多线”为载体,打造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更大力度推动“三治”融合,持之以恒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打造诚信乡村、法治乡村、善治乡村。
(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在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人地钱”挂钩精准度上,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使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切实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农业投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县域信贷投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点状供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我们大多来自乡村,都是大地的儿女,必须重农固本、不负乡亲,让广大农民朋友有活干、有钱赚!

七、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守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深入实施“双碳”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建好守好三峡生态屏障。

(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制定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安全降碳。实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加大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发等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掌握主动、顺势而为、绿色发展。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施生态价值工程,推动生态资本的度量、核算、交易。
(二)打造长江大保护升级版。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以“两江四河”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支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构建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的长江生态共同体;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长江、清江生态廊道,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磷化工全产业链前端、中端、末端共同发力,加大磷石膏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抓好国家“无废城市”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
(三)健全现代生态治理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推动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保护合作共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应对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挑战。加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发挥公益诉讼作用,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持续深化“生态小公民”、“生态市民日”系列活动,提高全民绿色低碳意识。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终身追究。
一半山水一半城,是宜昌人民心中最大的眷恋。我们要守护好这方山水,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